作者: 来源: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: 2025-08-27 10:05
□ 胡敬洪
我肃立在黄河大堤上,读黄河雪浪花。
这就是“黄河西来决昆仑,咆哮万里触龙门”的黄河吗?
这就是“桃花水涨冲新渠,船船满载黄河鱼”的黄河吗?
黄河,你这个浊浪滚滚的精灵,中华民族的母亲河,从巴颜喀拉山一路奔来,遨游九天,汹涌咆哮。你威风凛凛,疏狂不羁,为了实现入海的梦想,集结自己的意志、自己的力量,不屈不挠地撞高山峡谷、大漠戈壁,左冲右突,卷起千堆雪,尽展奔泻征服的快感。
正是旭日东升、霞彩飞腾的时候,黄河一川风涛被染得斑斑驳驳的赤红。我的身旁,雪浪花拍击着堤岸,发出铿锵沉闷的声响,像从遥远的历史中传来,从厚重的大地深处传来。我的周围,一片片苍茫雄浑,一派派劲拔巍峨。
站在时空交汇的大视野上,沉浸在百年大变局的思路上,我瞩望着黄河那浸透纤夫汗水的涛纹,聆听着黄河那融入渔人满腔豪情的滔滔声,满眼是花都菏泽飒爽的英姿,满耳是从远古传来的青春的脚步声。
(一)
花都菏泽舒腰展臂躺在黄河神秘的筋骨间,时而深沉,时而豪放。在人们的心目中,这方热土就是一部不同凡响的绝妙经典。
这部经典,控引天地,挥洒古今,融汇宇宙,总揽万物,文字典雅,辞采瑰丽,成为千古之华章。我逐字逐句地阅读,始终觉得历史风云扑面而来,那不就是伏羲的脚窝、蚩尤的神态、尧王的热汗、虞舜的风采吗!那不就是庄周圣地的神秘仙气、孙膑故里的高歌剑舞,以及安邱堌堆的残砖沧桑、观音寺塔的群燕掠影吗!
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下。
从小聆听着黄河涛声长大,我对菏泽大地总有一种天然的依恋。旷野上,我放过牛羊,薅过野草;大河的巨澜里,我荡过舟,捕过鱼;庄稼地里,我摇过耧铃,洒过汗水;名胜古迹前,我发过思古之幽情。
啊,花都菏泽,你是一方历史悠久、沉郁神圣、魅力无穷的土地。
我在这方土地上漫游,眼前忽而是广袤平川,忽而是湖泊港汊,天生丽质,温婉韶秀,嘉木碧于天,画船听鸟眠。
在侏罗纪,在白垩纪,在新生代三纪、四纪这个创世纪般庄严的年代,花都菏泽诚如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所称,位于“天下之中”,即后来的华北平原中部。在这里,我们的祖先刀耕火种,繁衍生息,用岁月之剑、沧桑之刀,塑造了人类灵魂的坚韧、悲怆、壮烈、雄悍和博大,创造了最早的人类文明。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,黄帝、炎帝、九黎三大氏族部落在此融合定居后,自称“华族”,亦曰“中华”。在那创世纪的岁月里,日光普照,月辉尽洒,时光的脚步很快迈进原始社会末期,尧、舜、禹等著名部落首领先后在此诞生并活动。他们像北京猿人一样,置身于漫长的历史进程中,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智慧,创造出无比灿烂的远古文化。
从此,花都神采奕奕,带着使命阔步而行,奔向未来。啊,花都菏泽,你是一方坚韧不拔、不屈不挠的土地,富有钢铁般的冷峻和热烈。风雨如磐、雷电交加的岁月中,霜雪浸冻,雷电劈击,而这方土地排天浴日,雄豪雅健,一身傲骨,满腔豪气。花都儿女一代又一代紧紧追赶着历史的车轮,从文明初曙到文明时代,骚动着情感,跳跃着斗志,在一望无际的黄土地上,发展独领风骚的农业、手工业、养殖业,繁荣经济文化。当历史跨入近代,大量水利工程兴建,农田得到改良,这方土地如虎添翼,最终粮商并举,经济发展强劲,承东接西,呼应南北,毅然在中原经济社会发展中担当重要角色。
我怀着回望故乡的急切心情,视线伴随着苍茫的地平线驰骋跳跃,尽情欣赏一路奋进一路歌,思想随着浩浩长风飞扬,增添了奋而前行的意志和力量。
啊,花都菏泽,你是一方物阜繁荣、钟灵毓秀的土地。面对这方土地,我的脑海里便涌现出曹国都城定陶的卓尔不群,眼睛顿然明亮,心灵豁然开朗。远古时的定陶处于“诸侯四通”“交易有无之路通”的四通八达之地,是菏水与济水汇合处的水路交通网上的枢纽,拥有“天下之中”的美誉,同时居于富裕区域之中心,不仅是五谷集散地,而且商品贸易也很发达,吸引了众多文人政客来此经商,越将范蠡就是其中的佼佼者。他帮助越王勾践消灭掉吴王夫差后,辗转来到定陶经商,家资巨丰,史称陶朱公,被后世商人奉为祖师。
如今的定陶区,当年的曹国郡,并不算大,然而你凝视着她,这方热土便敞开了丰富而深沉的美,在你心头重千斤。你会想到仿山的神秘、洙水河的风雅和范蠡的传奇,常把她想象成鲁西南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星辰。
我漫步在花都菏泽这方古老的土地上,鞠躬一样弯下腰去,捧起温柔的土,掬起甜蜜的水,拢起清爽的风,深深感受到顽强的生命和生存的意识,也像黄河雪浪花一样壮烈我的情怀。
(二)
目光扫描着花都史诗般的巨卷,我的思想与古人的脚印重叠,呼吸与历史的回响相撞,心中总是激荡着一种浩气、一种雄气。我被山山水水映日成形、飘逸含蓄的自然美深深感动着。那一望无际的沃野,那南来北往的汩汩溪流,那车水马龙喧嚣的城镇,竞相向我展示恢宏博大、豁朗坚实、仪态万方、洒脱跳荡。这是天地之大造化,是母亲河之恩典,是历史之大手笔。
自然美、生态美是至高无上的,可以产生美中之美的启示和发挥。菏泽历史上的济水、菏水、菏泽、孟诸泽和雷泽,是花都大地的流脉,更是花都的命脉,几乎孕育了花都最古老的文明。它嵌进花都人的骨头中,溶化于花都人的血液里,进入花都人生命的微循环。
你听,波光潋滟的济水正从先秦时期缓缓而来。它从黄河母体脱颖而出,分南北两部分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说它“过九郡,行千八百四十里”,北部“东流为济,入于海”,南部于“东北入于海”。春秋末期,吴王夫差北征,曾利用济水作军运,尽管带来的是民不聊生,可大地却能聆听到潺潺济水铿锵的流动声。沄沄水声传递着一个文明古国的精气神和人文精神的生命气场,那是人类一种何等的幸运,而这水,又是何等的傲然而奇妙。
你听,碧波盈盈的菏水裹挟着时代烟尘奔波而来。又是那个吴王夫差,为了称霸中原,命水工开挖沟通济、泗两大水系的运河,菏水应时而生。旌旗林立,舟楫劈浪,菏水略一思索,就义无反顾地自曹国都城北入菏泽,然后扭头往东经成武、金乡注入泗水。菏水天生勇武之气,纵贯亘古黄土地,有自己的思想和性格,有自己的精神和情绪,催人尽心竭力研读它。
你听,汩汩有声的雷泽驭着神话传说的五彩祥云而来。也许是传说,它如雷的涛声、贯耳的水势,永远留在花都人的想象中。于是《书·禹贡》载,黄河决口,济水横流,经大禹治理,雷泽揽灉水、沮水、济水于怀,渐成规模,一度保持着中原文化中粗狂、豪放、自由、洒脱的本性,谱就了一曲带有原始野性色彩的千古绝唱,多少波澜起伏的感情,表达得淋漓尽致。追忆雷泽,你会产生“天地与我共生”“万物与我为一”的浩然神韵。
你听,涟漪荡漾的孟诸泽携一身仙气飘然而来。孟诸泽位于曹县东南、单县西南、商丘东北,是一泓远古湖泊。《禹贡》《左传》《周礼》《史记》等典籍均有记载。文学史家王谣在《李白》一书中说:“孟诸是山东单县一带一片五十多里的大泽,很适于游猎。”天宝三年秋,李白与杜甫、高适同游于此狩猎,赋诗《秋猎孟诸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观妓》:“骏发跨名驹,雕弓控鸣弦。鹰豪鲁草白,孤兔多肥鲜。”史载,公元前713年,郑庄公在风光优美的孟诸岛上大会五国诸侯结盟,又有老子在此修道,孟诸泽便有了仙风道骨的神秘之光。仁者爱山,智者乐水,我的精神昂扬着,思想沸腾着,强烈的抒情和历史的记忆,糅合为诗的生命线。
生命似水,正如伟大的黑格尔所说:“生命与水流同源。”花都之水流过《诗经》,流过汉大赋,流过唐诗宋词,如此宽阔而丰富,不仅创造自然美,而且在文明史上写下美的诗篇,早已在花都人的生活里开拓了一条福祉之路。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我缨。沧浪之水浊兮,可以濯我足。
济水湍湍,菏水淙淙,雷泽茫茫,孟诸荡荡,有了这水,花都才称得起文明之乡、美丽之乡。
(三)
多年来,我一直像朝拜麦加的穆斯林那样虔诚地匍匐在花都大地上,倾听圣地的呼吸,触摸圣地的脉动。圣地青史之华章,激起我的情感如浪潮般沸腾、烈火般燃烧,总觉得这里的一滴水、一抔土、一砖一石、一褶一皱,都有传说,都有故事,都有越千年的沧桑感和厚重感。
由于有这样极度博大的襟怀,古老的花都历史文化才成就了这方热土,而这方热土又成就了古老的历史文化,两者相辅相成,相得益彰,人类文明的阳光永远照耀着花都大地。
历史上的花都菏泽,既是一片多水的泽国,又吸纳着文化的精髓,在宇宙之神创造和毁灭的漫漫历程中,有意无意地成了诗和浪漫的代名词,处处充满传奇,成了花都文明史的魂魄。
对花都大地这部巨著,我爱不释手。随便翻阅,就如同读几卷风雅颂,读几页笔记、散文,那数不清的名胜古迹、暗香疏影、造化神奇,仿佛一幅幅山水画卷、册页插图,使这部巨著有声有色。
我从中读到了安邱堌堆、安陵堌堆、仿山墓群、单州牌坊等精华古迹的奇谲古意和淡远深邃。
安邱堌堆遗址位于菏泽城东南12公里佃户屯办事处曹楼村东,高3米,长、宽各50米。遥望当年,嘉木千娇,芳草百媚,意境流韵而深远,典雅清越而缠绵。经正式发掘,不仅商代、岳石、龙山的文化层和长方形、圆形多种形状的房屋等文化遗迹各露峥嵘,而且出土的蚌镰、蚌刀、骨针、骨锥、骨镞等劳动工具和盆、碗、罐、鬲、瓮等形形色色的日常生活用品,逼真而形象地再现了商周社会风貌,填补了龙山文化和商文化之间在鲁西南的空白。同时,也慷慨地告诉今人,花都物华天宝,文明神曲源远流长。
安陵堌堆遗址同样普通而平凡,它却以独特的方式存在着。这个位于曹县韩集镇孙庄村北的遗址,其规模并不算小,南北长225米,东西宽各150米,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。包括新石器时期、战国时期、汉代三大文化层。可以想象,古时的安陵堌堆,春来“江天一色无纤尘”,夏日“百尺楼高水接天”,秋天“沾衣未湿杏花雨”。其气派,其雄姿,其文化底蕴,常引花都儿女振奋和自豪。1944年底,以安陵堌堆为中心修建了鲁西南抗日烈士陵园,记载着不朽的古代文化,传承了鲁西南人民的优良革命传统。古代文化负载着现代文明,其独特的精神内力无与伦比。
举目远望,定陶区境内的仿山墓群,突兀隆起,绿意惹人,朱阁绮户,若丘若山,已成为花都菏泽重要旅游观光的打卡地之一。
仿山墓群是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曹国墓地,由东西两阜构成。据《定陶县志》记载:“积壤之高,仿佛如山,自曹叔振铎至佰阳二十五代并祠焉。”阜顶现存明天启、清乾隆、道光年间碑刻各一座,庙宇数间。仿山墓群系曹国历代国君的坟冢,座座相连,汉墓葬比比皆是,形成高阜。喜鹊黄鹂绕回廊而鸣奏,红墙绿瓦随树影而闪烁。仿山墓群以它古朴的身躯护卫着灿烂的历史文化,文脉如酒,沧桑醉人,有别样的更深的诗意和浓荫。
单县历史悠久,是文化古城,因为拥有众多石雕牌坊而闻名,现存的百狮坊和百寿坊,令世世代代单父人自豪。百狮坊,俗称张家牌坊,是清乾隆四十三年(公元1778)为旌表文林郎张蒲妻朱氏节孝所建,其坊柱夹座上精刻100只神态各异的大小石狮。百寿坊俗称朱家牌坊,是清乾隆三十年(公元1765)为表彰翰林院孔目朱淑其妾孔氏节孝而建,前后正间坊心环雕100个不同形格的书体“寿”字。这两座节孝坊均是石雕艺术之杰作,布局多样,精巧宏伟,粗犷遒劲,细腻柔美,其间浮雕的龙、象、鱼、海马、鹤,形神兼备,独具匠心,是我国古代石雕艺术宝库中光彩夺目的明珠。
你可别小看花都大地上的这些古迹名胜,它们铭记着历史的沧桑,浸润着历史的风云,闪烁着大地的慧光,使得花都大地钢一样严峻、铁一样刚强,那是花都人的地、花都人的灵魂,也是瞭望花都远古的窗口,不仅可以感受到花都历史的多姿多彩,更能体会到花都青史文化的深沉和厚重。
我恨不得再次躺进她的怀抱,吮吸她滚烫的乳汁。
(四)
那踏踏的马蹄,从刀丛血刃中驰来,那泣鬼神的呐喊,从冰河冷梦中驰来,那群星炫耀的烜光,从九霄云外驰来。
“天地英雄气,千秋尚凛然。”花乡旷达辽阔,丰赡豪迈,多少俊颜人杰,各领风骚数千年。他们一个个衣衫飘然,脸靥庄重,从黄土地的褶皱中,从草莽丛林中,从山涧沟壑中,昂然阔步,或疾或徐,都有落拓不羁、浪漫潇洒的千古风流。
战国时期的孙膑,用生命和热血铸就了伟岸人格的最终塑像。围魏救赵的桂林之战是孙膑巧用兵法的经典战例。然而,当你追赶上孙膑的人生轨迹时,就会惊愕地发现,作为军师,他双腿残废,人生竟是一曲悲壮的歌!
孙膑,勤学上进,幼年放牛读书,后拜鬼谷子习兵法,鹤立鸡群,出类拔萃。他的同窗学友庞涓心胸狭窄且歹毒,惧怕他出众的才学,心生一计,把他骗到魏国,然后栽赃陷害,施以膑刑致残。孙膑不屈残害,立志图存,装疯卖傻,卧薪尝胆,韬光养晦,终于寻机逃回齐国。孙膑得以重用,荣任齐国大将军,他如鹰冲天,如鱼得水。桂林之战中,孙膑高擎军师帅旗,端坐战车挥师布阵。他声东击西,减灶诱敌,大获全胜,吟唱出一曲奇计妙策灭强敌的正气之歌。孙膑所著《孙膑兵法》,文89篇,图4卷,是中国军事史上的杰出篇章。他起落跌宕的政治生涯,在大红大紫的辉煌中创造奇迹。
如果说孙膑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,氾胜之就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。他历经多年探索和实践编著了《氾胜之书》。他出生于曹县一个贫困乡村的农家,敦厚俭朴,勤奋好学。儒家气质、乡土情怀、农人秉性,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,支撑着他的精神殿堂。他生活在公元前一世纪的西汉后期,官至仪郎,管理农业,足迹遍及关中平原(今陕西省中部)。他深入民间调查研究当地土壤、气候、水利等情况,然后科学总结,先后推广了“种麦法”“种瓠法”“穗选法”“水渔法”“桑苗截干法”等先进的生产技术。《氾胜之书》共18篇,是我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农业科学著作。笔大如椽是文章,是生命和智慧的结晶,是大境界,天地河汉有大美而不言。
我很想朝着氾胜之那永不消逝的身影,敬上一杯美酒。
我还想斟满一杯酒,敬献给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王禹偁。王禹偁,字元一,巨野县人,生于公元954年。他虽然出身贫寒,年仅7岁就荣获“小神童”的美誉,29岁先后任主簿和知县。他诠释哲理,卓越风采的非凡人生路上,最能载入史册的就是励精图治,果断革新,显示出超群的政治才能。公元988年,他任佑拾遗直史馆,力主“改革政治,选贤任能,发展生产,取信于民”,官至礼部员外郎、知制诰。他把文学事业当作自己经时校世、矢志追求的事业,对五代以来颓靡文风深恶痛绝。在诗文运动中,竭力主张革弊复古,词丽而不冶,气宜而不讦,意远而不泥,扬现实主义文风,对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创新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日月光熠熠,大河风浩浩,那些叱咤风云的威凤祥麟,拍拍身上的尘土,抹一把脸上的热汗,沉浮在花都这齐风鲁韵里,书写人生之辉煌,将丰碑矗立在花都大地。我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。怎能不动魄呢?儒士气的英华韶秀,猛士气的磊落刚烈,贤达气的坦然渊深,以及山高水啸的气韵,氤氲着忠义气、豪侠气、正气和雄气。这是一种精神,是炎黄子孙的气度风操,是花都儿女的英雄本色。
巴尔扎克所言,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是有思想的。思想是才识,是学养,是对宇宙物理探索的精神力量。我在花都大地探索这力量,脚步轻轻,唯恐弄出声响,隐隐约约感到有一种声音在胸中吟啸,那是古人的游魂吗?千古不朽是英灵,他们的心跳,是花都稳健的脚步声,是铁血生命的最强音。
身披大河之风,我恍然大悟,明白了花都青史华章为什么辉映千古,同时向花都人挥手致意!